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我們搬家了 / We Are Moving!

親愛的讀者,

謝謝你們定期的閱讀! 這幾個月來, 我們網站的流量不斷持續的增加. 為了要更周全的提供給你們一個舒適的空間和交流的場地, 我們已經申請了一個自己的網址並將會在未來的五天內將現任網站的文章轉移.

新的網站將會有一番新的氣象. 我們也邀請了兩位喜歡寫作的朋友加入我們的行列. 新的網站預計將會在九月十二號開幕. 網址則會在這兩天在此公佈. 到時候, 還希望各位朋友們捧場支持.

我們在新網站見!
揮毫 & 潑墨

Dear Reader,

Thank you for visiting our website. Your support is what keeps us going. During the past few months, we have seen a consistent rise in web traffic. In order to serve you better and provide you with a better, faster, and personal reading experience, we have recently purchased a domain for Zettai Kantan. We will be moving the current articles to our new domain in the next five days.

We are sure that you will find exciting changes to our website. We have invited two writers to join us upon the opening of our new website. Both of them are very excited to share with you their thoughts and opinions.

So here is what you need to know - our new website will be up and running on September 12, 2008. The new web address will be posted here within these two days, thus, please check back for update.

Once again, thank you for your constant support and we will see you very very soon!

Until then,
揮毫 & 潑墨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漫談九月和寫作方向

九月的到來是那麼的突然.
昨天第一天回學校上課.
發現學生的生活真的很不錯.
第一, 我不需要朝九晚五的在辦公室裡過日子,
我反而能夠自由自在的上下課.
上課的時候也不需要全程專心的聽.
不像上班時, 每分每秒都需要集中精神, 不然隨時等著被炒魷魚.
大體上來講, 九月的到來, 還有回學校的日子, 對我而言, 相當滿足.

最近在思考這個網站的去路.
目前心中有幾個想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 有時候看事情也會趨於成熟.
漸漸的網站的題材可能會從文藝風走去商業, 金融, 還有對社會的看法.
這並不代表說我不會在張貼自己的心得隨寫,
而是我希望我可以鍛鍊自己的評判力以及蘊釀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和觀點.

網站的起頭是以中文為底. 讀者們最近也會發現很多文章是用英文寫的.
我相信語言如同心意是可以互相交流的. 我不會特意去限制我的寫作.
中文有它獨具的隱喻以及如同詩畫一般文字.
英文比較直接所以也具有商業性.
我相信讀者們會在我未來的文章中體會到這兩種語言的不同.

網誌寫了三個月了. 我在這裡謝謝大家的支持.
我會更加努力的!
潑墨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NO TRAVEL NO LIFE

在渋谷的書店看到一本遊記,
標題很醒目叫作NO TRAVEL NO LIFE。
翻開書看到作者在世界各地拍的照片和用日語寫的感想和文章,
我不是完全看得懂他寫的是什麽,
但是光看那些照片上的笑臉就能感受到旅遊的喜悅 -
作者和當地居民的喜悅,這份感覺是一起擁有的。

確實是NO TRAVEL NO LIFE。
這一點我這一年來充分的體會到。
認識新朋友的喜悅,看名勝故址的感動,吸一口清新的空氣,
探索前面的未知。
雖然在途中有時候會感到孤獨,迷失,但這一些感覺也是暫時性的,
因爲夕陽的感動會洗滌你心中的不安。
揮毫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我的幸福 (2) - 原來妳就站在幸福的門後面

五月二十四號 - 我鼓起了勇氣, 敲了幸福的門

認識她的隔天, 我一睡醒, 就上Facebook.
並不是要看看最近好友們發生什麼事情,
而是想看看可不可以在Facebook遇見她.

我把她的名字仔細的敲進去.
結果, 真的有耶!
不過, 現在問題來了.
我到底該不該加她呢.
她會不會認為我是怪叔叔專門在網路上誘拐兒童?!
天哪, 我快發瘋了.
左思右想, 我鼓起了勇氣, 加了她.

那天下午回家後,
我迫不及待的上了Facebook.
在我的Mailbox裡, 靜靜的躺著一封她的回信.
她說: "你真的認識你profile上的700多個人嗎?"

那時候的我, 應該看起來像是一個手舞足蹈的熊貓一樣,
原地跳了一圈, 然後仰天大笑.

"不錯不錯, 她丟了一個問題給我, 這樣就有話聊了."

其實我很早就想要回她的話,
不過我忍住了. 拖到了隔天才回.
因為怕她覺得說這個男生太輕浮了, 油嘴滑舌, 不可靠.
這個辦法不錯, 因為之後我傳給她的訊息, 很快就收到回復了.

我們來回了約三十多封訊息後,
我終於股起勇氣,
約她和我一起吃晚餐.
至從遇見她的那一天, 我就沒看過她了.
心裡有點緊張, 有點害怕, 有點亂.
也許這就是喜歡一個人時會感受到的快樂吧!

就這樣, 我用力的敲了一下幸福的門.
門開了之後我才發現, 原來妳一直站在門的後面等著我.
潑墨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我的幸福 (1) - 因為妳, 我相信所謂的命中注定

為了慶祝三個月的Anniversary, 我特地寫下了我對妳的感覺.
本文已完成. 在過去長達十天的寫作時間, 我寫下了我們的點點滴滴.
我將以連載的方式, 在未來的五天, 每天刊登一篇. 親愛的, 三個月快樂!

這是一個追求幸福和愛的故事.
這是一個比日劇還動人心弦的故事.
這是一個與迪士尼不相上下的童話.
這是一個搞笑的台灣人和可愛的日本人的故事.
這是一個我和妳的故事.

五月二十三號 - 第一次碰到妳, 我的心撲通的跳了一整晚

生日的隔天, 我陪著妹妹去參加她公司的宴會.
那是一家西餐廳. 氣氛很好.
在宴會席上, 因為稍微小遲到的關係,
所以被安排在後方角落的位置.
眼尖的我, 一眼就從人群中看到妳.

"哇, 有美女."
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搶著坐在妳旁邊. 坐
下後很小心的偷瞄了妳一眼,
發現原來妳近看之下, 反而更加地漂亮.
當下有點傻住了. 應該說是被電到一樣.
我裝作不經意的樣子對著妳介紹起我自己. 妳
沒發現我的臉已經紅的像一顆蕃茄一樣.

妳的笑融化了我的心.
一整晚我好希望時間能夠停住.
讓我好好的多看妳一分鐘.
可惜, 快樂的時光, 往往都過的很快.
晚會的尾聲有如灰姑娘半夜的魔咒一樣, 毫不留情的到來.

不過事情出現了一些轉機. 讓我有了點希望.
我在結束地前半個鐘頭, 成功地要到妳的電話號碼.
這讓我有了點信心.
當時心裡感覺真的好幸運.

我選擇了去了那個晚會,
而且剛好全場只剩下妳身旁的那個位置.

就這樣, 我默默的在心裡期許我永遠是那一位坐在妳身旁的人.
就這樣, 幸運之神在我生日的隔天把妳介紹了給我. (待續)

潑墨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My Audacity of Hope (5) - Job Hunting in the Real World

I have always been a strong believer that GPA is not everything. Sure, it reflects your work ethic and your book smart, however, at the end of the day, it will not get you what you want. Early on in my second year, I have noticed that SFU has an extremly well run co-op program. In fact, about 85% of our business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our co-op program.

I was fascinated with all the jobs that were out on the market. Being a student who concentrated in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t the time, I was quick to find myself swamped with all the options I have. It was at that time that I me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ntors I have that made an impact on my career - James Hsieh. Mr. Hsieh was our very own Chartered Accountant (CA) Co-op Coordinator. I first heard about the CA profession in my accounting classes and my first accounting instructor in fact told me that if I ever choose to go into accounting, I should become a CA. So you could imagine that the word "CA" was already rooted in my mind ever since first year.

My very first conversation with Mr. Hsieh was quite embarassing. I walked into his office and introduced myself as someone who wanted to become a CA. The first question that James asked me was "Do you know what a CA do?". I blushed, because I had no clue whatsoever what a CA do. I was attracted to it by all the glorified stories surrounding it that I heard from my peers and teachers. I learned an important lesson out of this which is that one should never choose to go into a profession simply because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 or getting all the hype. I went home and did my research. I learned that Chartered Accountants are not just bean counter, but they are also business advisors. They focus not only on the numbers but also on businesses' operations. I knew instantly that this was for me.

I joined the 2006 SFU CA Co-op Cohort. It was a group of selected students that strive to secure an articling position with the CA firms. I was invited to join by the Co-op Coordinator, Susanna Kan. I had known her during my term serving as President of the Surrey Business Student Association. The group consists of 18 students. All of them are extremly smart and well qualified for the articling positions. Again, I found myself surrounded with incredible individuals. It fueled my desire to succeed.

CA recruit is known for its grueling process. In the Fall, firms would come up on campus and hold networking events that attract hundreds of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becoming CA. Armed with the training I have received from the CA Co-op Cohort, I attended every single firm event and learned about the profession in a great detail. The process was long and tiring. There were times when I would go home and think to myself, am I really up for this. However, I never doubt my ability because I know I had worked hard enough on building my experience and academic that would eventually lead me to a position. During this time, James and Susanna provided the most caring support that I could never have asked for more. I ended up with several offers from the Big 4 and medium size firms and signed my offer with KPMG.

Looking back, the CA recruit taught me a lot in a relatively short of time. I understand that networking is not just about going to an event holding martini with one hand and dashing business cards out with another, but it was about building real genuine relationship. The whole key to the whole process is about being confident with the real you rather than figuring out how to change your personal style to adopt to firms' tastes.

Most importantly of all, I learned that one should never be afraid to chase after his drem or try something new. Remember, amateurs built the ark, professionals built the Titanic!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My Audacity of Hope (4) - It's All About Giving Back

My first year at SFU went by quickly. It was mainly due to the fact that I kept myself busy for the most part. I was heavily involved on campus with Orientation and other major campus events. I built my campus network which ranged from my peers, to the front receptionist of our campus, to library technicians, and to professors. I also studied hard in school and mastered most of the fundamental courses in business. It was with no surprise that I gained my entrance into Faculty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Fall 2005, which was exactly a year after I entered SFU. I was relieved, partially, because I can finally say to my high school peers with pride that I made it to a respectable program.

I started dreaming and setting out goals again. One of the things that I observed which our campus lacked back then was a business student run organization. As I would later write in my scholarship applications, "I saw a need and found a way to fulfill it."

My friend, Cody, and I drafted our proposal to the Faculty. I clearly remember the day we shared our idea to Sam Thiara, the Student Affair Officer of our Business program. The proposal instantly grabbed his attention and we proceed to finalize the detail of the club. We ran postings around the campus looking for our executive team. We recruited some of the most talented individuals at the Faculty. Many of them become my co-workers at the firm I now work for as well as went on to lead many other student organizations.

We named our organization - the SFU Surrey Business Student Association (SBSA). Things went extremly well right off the bat. We hosted events such as The Margin, an event aimed to fundraise for the Surrey Firefighter. It was a success. We had student representatives from all business clubs at SFU making their own stands at the Surrey Open House for the purpose of generating profit within an hour. It was exciting and a hell of planning. I learned so much about project management that later when I took the actual course myself, I found that my knowledge in that area exceeded most of my classmates.

We also started a bunch of socials that brought together all the business students with faculty members. These events were fun and educational. It shortened the gap between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I was grateful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huge turnout at that time. I have always wanted to give back to the SFU community because it greatly helped to bring me, as a miserable young man, to someone who began to take ownership of what he does. I think with the creation of SBSA, I have finally had the chance to give back to the school and people that have supported me in my personal growth.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登山之樂

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在南京的時候去了栖霞山,原來去看看在山腳的佛寺,
但是看到山上還有別的歷史景點,
就決定慢慢地沿着地圖上指示的方向去看看。

結果眼前一亮!
沿途一片片的綠油油,也有鮮黃色的野花作點綴;
時有濃霧,時卻又可遠眺四周的風景,
是主宰大自然的女神在挑逗她的仰慕者嗎?

山上有樓閣,涼亭,觀山臺,皇帝的避暑山莊,
多少風流往事,風花雪月的公子哥兒,現在全都已隨風飛逝。

在山頂上享受着悠悠清風,遠離人煙,
獨攬眼前的風景,就好像置身於一幅巨大的山水畫之中,
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看着同一片天空,想起歷代詩人登山時所創作的詩句,詩情畫意,
特別有感觸。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遠山皆有情

在山頂上的那縷清風比在坐觀光車上山的冷氣或
有人請你喝的那杯加大slurpee更來的透心涼。
是真的!
揮毫

PS. 有機會的話,想去龍門石窟,莫高窟和雲岡石窟看看。栖霞也有佛窟,也很壯觀,但是規模當然沒有上述的三個有名。

2008年8月8日 星期五

夜店

今天下班後,
和同事兩個人一起回家.
突然聊到個人對夜店, 也就是外國俗稱clubbing, 的觀點.

她說她前任男朋友很反對她去夜店.
問我會不會這樣.
其實內心很掙扎.
不過還是回答說不介意.

以下是我和她的對話.
我如此說:

去夜店的人分兩種.
一種是去那邊放鬆自己跳跳舞的,
另一種只是純粹想得到異性的注意, 穿著暴露, 恨不得別人把她/他的衣服脫光一樣.

她說她是去解悶, 跳跳舞的.

我說, 其實妳前男朋友的顧慮是有原因的.
以男生的角度來看, 去夜店沒幾個是去純跳舞的.
在那種環境裡, 酒精的作用, 就算是他信任妳, 恐怕妳也無法信任妳在幾杯下肚後,
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 這是一種對感情負責任的問題.

"難道談戀愛就不能單獨去夜店嗎?"
這個主題讓我們兩個天資聰慧的傢伙, 思考了許久.

說著說著, 我們已經走到了公車站.

上了公車後, 她說, "那你會不會限制妳女朋友去夜店?"

我猶豫了一下. 她似乎看穿了我的遲疑.
笑著追問: "就連鼎鼎大名的你也對自己沒信心?"

我回答說, 不是對自己沒信心. 只是對其它男生沒信心.
不是對女朋友沒信心, 而是對夜店沒信心.
其實去夜店並沒有什麼不好的,
能聽聽音樂, 跳跳舞, 認識新朋友. 可謂一舉兩得.

她問 "看你講的頭頭是道, 你真的去過夜店嗎?"
我說 "溫哥華的沒去過."
她說 "下次我們一起去."

我又猶豫了一下. 腦中突然閃過孔子說過的一句話: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也就是說, 自己不希望受到的感覺或待遇, 也不要加諸在別人身上.

想了想, 這句話其實應該改成: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就算己所欲, 也未必要施於人"
其實, 就算自己喜歡, 因為有著體諒別人的心情, 也會選擇不強加在它人的身上.

我對她說 "好, 我去, 條件只有一個. 那就是一整晚我只喝可樂"
她笑著答, "沒問題, 一定特別優待你. 再送一杯7 UP".

也許我永遠都不會去夜店.
也許我永遠都不會真正了解去狂歡的感覺.
也許我永遠都不會喜歡喝酒.

不過, 就如今天她對我說的,
"我覺得Charles你最大的問題, 就是想要當一個開明寬容的男朋友. 其實你有時候應該任性一點, 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這樣的你會很帥."

"妳少在那邊拍馬屁了" 我的嘴角閃過一絲笑意.

"沒有, 我很認真!"

我看的出來她在裝認真.

"嗯, 也許裝成熟, 裝開明, 不如任性來的容易自在"

"不錯不錯, 果然聰明, 一點就通. 那我們還去不去夜店?"

我沒有明確的給她一個答案.
因為, 我的心還在搖擺.
潑墨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平安奧運

想不到明天就是奧運會開幕的日子。
去年我剛到北京的時候倒數屏幕上的日子還剩下三百多天,
現在卻只有不到24小時。

無論你平日是否熱愛觀看運動比賽,
四年一次的奧運還是會吸引你的目光。
但是此次北京奧運會前夕的目光卻轉移到中國的人權紀錄,奧運聖火傳遞中的示威事件和四川的地震。

我不贊成把奧運會政治化,
但是也不希望中國政府以奧運為名打擊國内的異見人士。

民主的路不好走,也不可能一步登天 -
尤其是在一個實行了二千多年封建統治制度,有將近十四億人的國家;
在舉行奧運會前對她施壓對推動民主沒有幫助,
倒不如給現在中國一個面子,
不要在她最高興的時候挖苦,轉爲在幕後談判,
爭取釋放異見人士,派遣專員到中國視察和與國際民間組織合作。
如果這一些也沒有實際作用的時候,
在奧運後才使用國際輿論向中國施壓。

説到底奧運還是體育盛事,還是把注意力放在公平競技上吧。
揮毫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My Audacity of Hope (3) - Start a Journey, Leave a Legacy

My first day at SFU Surrey was eventful. The campus back in 2004 was situated at the end of the Central City Mall. It was referred to as the "beta place", which made sense because we will be moving to our new campus in 2007. To be honest, I wasn't impressed with how it looked from the outside. It was a small campus. In fact, I was able to walk around the entire campus in merely five minutes. In the mean time, I am hearing from my friends out at Queen's and UBC, enjoying their views and their daily strolls on campus. Sure I was jealous, but I was determined to make this a positive experience for me. I later realized that it was with this optimistic mind that enabled me to go through a lot of obstacles that I would eventually be facing.

The TechOne Program was truly unique by all measures. It was an inter-discipinary program designed to allow students to try out different fields in a relatively short of time (two semesters). I took classes in Interactive Arts, Teamwork and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ming. To my surprise, I did quite well in these courses. This gave me some confidence on my ability to do well in school. Besides from the core courses that TechOne required me to take, I took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also Micro/Macro Economics. I must admit I wasn't quite sure on what path I would pursue. Thus, I based my judgement on courses by focusing on the strengths that SFU is well known for - its Faculty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everal things occurred to me during this time period. First, I did exceptionally well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in my Economics courses. To me, it seemed as if I am more of a commerce type person rather than an engineer. I would rather spend time on figuring out the marginal utility and journal entries than on memorizing formulas or spending my life being a code monkey. Having said that, I would later regret that I never really challenged myself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I attribute my lack of superior critical thinking back to not going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program. Nevertheless, I found tremendous joy and passion in the study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and I was, for the longest time, content with my decision.

Another thing that cheered me up was that my application to become an Orientation Leader (OL) had gone through. Ever since my first orientation at SFU, I've always thought about contributing back to this program and making it better than before. My chance came when the annual application for OL came out. I applied and aced my interview. The interviewer, also the Student Life Coordinator, at the time, was impressied with my energy. Thinking back, I think this was the beginning of everything that I would eventually do. If I was not accepted as an OL, it will probably take me longer in figuring out my interest in volunteering and making a difference.

The 2005 Orientation came in a blink of eyes. I was assigned with another partner to lead a cohort of 25 new students. It was my first time representing SFU and the first time for the students to know about their campus. I was determined to make it a fun process for both me and the participants. I led ice breakers, gave a tour around the campus, fielded questions and had a great time making small talks with almost every individual within my group. Till now, we all share some kind of bonding of being Clan H even though we didn't take the same courses.

I would later receive very positive feedback from the student life coordinator regarding my performance. For one part, I made a name for myself for being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campus events. Most importantly, however, I gained some confidence about my ability outside of academics. These skills that I've obtained are what I would later found out to be referred as "leadership", "teamwork",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the so-called real world.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My Audacity of Hope (2) - My Past

As I begin my journey in the search for a co-op job, I begin to realize that a lot of things taught in school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what the employers are looking for. Sure, GPA matters, howev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B+ average and an A average does not affect whether or not you will succeed in securing a job. I realize that what you need to succeed, in this society, is far more than the skills you obtained by aceing the exams in school.

Again, I felt I was lucky. As I sift through the job requirements, terms like "leadership", "teamwork", "interpersonal skills" quickly popped into my eyes. These are the skills that I have always valued and tried to build myself around with.

I recall when I first started at SFU, the theme of the Orientation for that year is "Start a Journey, and Leave a Legacy". I thought to myself, "Wow, what a tag line... I will never come close to leaving a legacy."

Looking back, I was an insecure young man. Coming out from high school, with transcript full of C's and B's, doesn't help to boost my confidence either. I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school. It got to a point that my math teacher actually referred to me in class as the "trash that will eventually go down the drain." The fact is, I didn't care much about "education". To me, learning physics and math, are, if to state bluntly, useless. However, I didn't go out to party either. Instead, I spent time in the library, reading through biographies on famous figures such as Winston Churchill, Bill Gates, Warren Buffett, John Kennedy, Michael Jordan and, to many who didn't know until later and found quite surprised by my knowledge of, Chinese history.

I spent my high school life studying all sorts of things that were not valued by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 became really good at basketball, at skipping classes, at barely passing exam without studying and at organizing social outings. I also had my first relationship. To me, however, it was just like being a kid in a candy store, choosing what he wants and rejecting the treats that didn't appeal to him.

It was not until later, when I am in university, that I found I learned far more through experiencing all these things than my peers who hit the books like its their bible. Till this day, I think I mastered the art of essay writing through reading speeches made by Winston Churchill. I learned not to make mistake like the emperors in Chinese history who made decisions solely on gut instincts without making a full evaluation of the situation. I learned to appreciate life and love,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need to be persistant and determined in pursuing the things I want. After all, it took Michael Jordan seven years to get his first championship ring and it took Bill Gates the courage to drop out of Harvard to start Microsoft.

After 12 years of structured education, I was excited to embark on my journey in university. I can finally choose the courses I am interested in. However, my high school grades didn't allow me to have much options. I was enrolled into the TechOne Program at SFU Surrey, simply because the admission office had no where else to place me. So, as my fellow friends, whom by all accounts, are well educated and gifted, eagerly awaits for their first year to start, I found myself nervously anticipating a program that I had no idea about until the day I received my admission letter.

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My Audacity of Hope (1) - The Start of Something Big

Ever since we were in elementary school, one of the many usual topics that we come across is: "What is your dream?"

Remember the times when teachers and parents, leaning over you, eagerly looking for the next word that you would put down on paper. To them, you are their dream.

A friend of mine accepted a job in New York a while ago. It is a prestigious investment banking firm. He worked hard at it, first graduating from SFU, then went on to Berekley for gradute school. A pure mathmatician and business man at heart I had no doubt that he will succeed in everything he does. His dream is to create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at will bring wealth to people and to the firm. Through his love of numbers, he want to devise financial products that can change how money works. Essentially,he aimed to be part of the Wall Street.

When asked about his schedule, he said 16 hours a day is the usual, plus the frequent regular hours of ten on Saturdays. Faced with such a grueling schedule, he never faltered. He enjoys coming to work and living his dream every day.

My dreams have always been changing. When I was a first year freshman at SFU, I dreamed of building a student organization that will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resources they need to succeed as business students. Thus, I co-founded the SFU Surrey Business Student Association with a friend of mine. We had lots of fun running the show, although, looking back, I lacked of great organizational skill and leadership. At the time though, missing these skills didn't mean much to me. I acted with passion and determination. We single handedly convinced the Faculty to assign us, for what I later found out, an unlimited club budget.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I thought, "hey, maybe, if I dreamed enough, something would eventually come true."

Then, my dream changed. I wanted to become a teaching assistant. Seeing 4th year students up on stage, giving us tutorials, really lit up my eyes. From that day on, I dreamed about what I would do if I become a TA, how I would conduct my tutorials, hold my office hours, and what kind of a mentor/TA I would become. Then, either by chance or luck, I was selected to become a teaching assistant by my Professor. At the time, I was hired as the youngest TA in the history of SFU. To be honest, I was very proud of my accomplishments. I quickly drew up how I am going to teach and interact with students.

My dream quickly met its challenge. I was just going into my second year and my students are essentially just one year younger than me. Some of them are even older than I am. I remember how I would always avodi telling them my year because I was afraid of losing respect from them. Then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my fear was removed. A student came up to me and told me that I had inspired him to work hard and be someone like me. I was truly honored. For the first timein my life, I felt my responsibility increased. I had students looking up to me, watching and learnng from everything that I do and display. As time passed, I became really good at what I do. I would joke around with students and cheer them up in the midst of midterms and finals. I learned how to improvise on the spot and how to communicate in a way that would allow thiry students to understand what I am trying to explain in my first attempt.

I went on to become the first TA in the Faculty of Business to be ranked #1 by students three times in a row. I am grateful, because I know full well that I was just lucky to be assigned with such talented students. I thank my professor for trusting in my ability when I was just a second year. She saw my potential way before I did. Even after she left her job at SFU and went on to become the Head of Faculty at another university, we remained friends till now.

Teaching was a lot of fun and I truly enjoyed every bit of it. However, life got bored again and I started dreaming. In my third year, my peers started looking for co-op jobs. I thought, "what the heck, might as well get some cash in summer." Then I started looking in the job posting. Most of the jobs are in industry and provided, in my mind, minimal learning opportunity. Money has never been a factor to me and I thank my parents on that. So, when I was focusing on choosing jobs, I looked for one that would stretch me as an individual.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CODE BLUE

夏天日劇之中我蠻喜歡Yama P, 新垣結衣和戸田恵梨香主演的
CODE BLUE (コード・ブルー~ドクターヘリ緊急救命~)。
我一直沒有看過醫生護士的電視劇,
腦海中浮現的手術鏡頭一點也不吸引,
無論把斯手術的醫生拍得多麽的帥多麽的超脫也好,
心中只覺得很恐怖。
我知道電視劇不會播放太血腥的鏡頭,但是光想起來就沒有看的意欲。

這次打破慣例當然爲了看結衣和恵梨香。

CODE BLUE當中雖然每一集也有手術和突發的醫療事故,
但是編劇沒有把所有的焦點也放在手術場面内,
也有花時間描述四位年輕的實習醫生爭取成爲Heli-doctor的過程,
並加入了戲劇的元素。

山下飾演的藍沢冷靜,果斷,聰明和理智,
卻顯得有點不近人情,有時候還會冒險做出判斷;
白石則是出身于醫學世家,醫學知識豐富,
但是缺乏臨場的經驗,面對緊急境況的時候往往不知所措;
緋山本身具備了做手術的條件和技術,只是信心不足,
需要有經驗的外科醫生的指導才敢行動。
藤川就...

其實醫生和從事金融行業的專業人士很相似,
在高壓力,不允許半點出錯下的環境工作。
我是主修金融,會計的,看這部劇的時候就會聯想到我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的表現會更像誰,還是連公司的門口也不能進去?
我是否有藍沢的冷靜,理智,聰明,白石的知識,和緋山的技術?
我是不是真的適合進入這個行業,
還是在浪費我的時間在自己沒有興趣的地方上?

一連串的疑問湧上心頭。

看着藤川雖然上Heli無望但依然繼續努力的樣子,
我是否連成功的決心也缺乏呢?
揮毫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ON THE ROAD

這兩個星期的旅行讓我突然對家的定義感到模糊。
老實說,我很享受這種在路上飄泊的感覺,
去了很多地方,認識了很多不同的人,環境不斷的在改變。
“家”就是在HOSTEL的那張雙人床的下鋪,或在朋友家的那張沙發床。

有這種感覺是因爲我對我自己的家的歸屬感不夠深,所以動搖了?
或者我把自己的家也只看作是一張床?

最近突然想再躺躺那張熟悉的床和看看那些熟悉的臉。
揮毫

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三心二意

一個人的心會同時喜歡上兩個人嗎?

一開始喜歡上她是因為她成熟體貼.
不論和她聊什麼, 她都會很有耐心的聽我說,
並且會給予她自己的意見.
她是一位很好的傾聽者,
當我煩惱的時候, 和她出去, 說說話,
整個人都會變得輕鬆很多.
和她在一起很快樂, 很平穩,
感覺幸福就始終一直在我身邊.
她是一位可以讓我看到未來的人.

我對另一個她
一開始沒有什麼感覺,
但是因為工作的關係, 朝夕相處, 慢慢的,
有點會去在乎她.

她的個性很倔強,
是一位得理不饒人的女性.
有時候, 她會和我談論她男朋友的事,
聽著聽著, 覺得她又很像一位不懂事的小女孩.

習慣每天早上看到她沒睡醒的臉,
匆匆忙忙的從屋子裡走出來,
手上拿著還沒吃完的早餐,
很隨意的對我說聲早.
上班的時候,
會不經意的出口成髒,
有時候也會很搞笑的做出一些令人費思索疑的表情.
對於這樣的她, 我真的哭笑不得.

讀過金庸倚天屠龍記裡所寫的一段話,
現在回想起來, 覺得心有戚戚焉.

趙敏微笑道:那你心中對我愛的多些,是不是?
張無忌道:老實跟你說吧,我對你是又愛又恨,對芷若是又敬又怕。

誰是我心中的趙敏和周芷若, 恐怕只有時間才能夠證明.
潑墨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CHANGE第十集完結篇

終於等到了CHANGE最後一集.
心中真的是感觸良多.
從第一集一路走來, 朝倉啟太(木村拓哉)一直保持他勇往直前遇挫愈勇的態度.
雖然最後面臨到黨閣的賄賂醜聞, 逼的責任心強的他不得不下台,
但是導演還是做了一個很完美的交代.
一個很符合朝倉啟太的結局.

長達一個半鐘頭的最後一集,
割劃出作者對日本未來的期許.
最近華爾街日報, 也針對木村拓哉這部新戲所扮演的角色和現在日本總理比較.
以下是摘取自這篇報導的一小片段:

"In the hot new Japanese TV drama "Change," Prime Minister Keita Asakura is a dynamic 35-year-old with charisma. He nixes pork-barrel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favor of more money for child care. After a deadly storm hits, Mr. Asakura rushes to the scene, barking orders to bungling bureaucrats. And he stands up to the U.S. in agriculture trade talks. "I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the Japanese people," Mr. Asakura tells enthralled voters. "I am one of you."

看來老外還是很有眼光的!

整部戲看下來, 木村的演技還是沒話說.
最後這集長達22分鐘的演說,
從愉快的開頭到中間痛哭流涕
到後來充滿信心的對人民的喊話,
木村的表現真是可圈可點.

不過我覺得, 美山(深津繪里,Fukatsu Eri)的演技真的很搶眼.
說CHANGE整部是靠她獨力撐著也不為過.
個人覺得她是我看過無數多日劇裡最欣賞的女主角.
不僅做事起來有條有理, 也會在木村低落的時候, 在旁邊鼓勵他.
雖然時而嚴肅, 但還是會帶著點絲絲的可愛和青澀.
如果現實上有這麼一位這樣的人,
我想我也會被她深深的吸引吧.
就像木村拓哉說的一樣, "誰不想要和這麼有魅力的女性談戀愛?"

最後一集木村終於表白了.
出乎意料不是用他以往擅長的歪嘴偷笑酷酷的說我喜歡妳,
而是整個人轉了一百八十度,
向美山說...

"我希望妳留在我身邊"
"我不是已經在了嗎?"
"不, 我希望妳永遠待在我身邊"

這時, 美山的回答真是超經典.
她說 "好....我的夢想已經實現了."

如果某人可以愛我到覺得在一起就是她的夢想的話,
我應該會感動到哭吧.

最後, 要向木村拓哉說聲謝謝!
看完這部日劇, 對於自己往後對工作和人生的態度,
有了個良好的模範.

希望自己也能和朝倉啟太一樣, 用自己的雙手,
勤奮的工作, 然後用自己的力量, 讓社會變的更好.
說不定, 哪天, 我真的會去競選市議員呢!
潑墨

2008年7月13日 星期日

千言萬語

兩個人之間相處,

不一定要形影不離才算幸福.

不一定要每分每秒都談情說愛.

其實, 沉默, 也是另一種的千言萬語.

-------------------------------------------
沒有一百分的情侶, 只有五十分的兩個人.
潑墨

減肥新人看過來 Part 1

夏天到了, 去海灘的時候, 有個鮪魚肚, 蝴蝶袖
不僅有礙美觀, 也會把美女/帥哥, 通通嚇跑.
可謂傷異性緣, 傷人氣, 還外加傷身體.

網路上充次著達人, 完人, 教主們.
我可不敢稱自己為達人. 不過, 以我過來人的經驗,
有一些減肥小秘訣可以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要談的是一些常見的迷失.

1.) 不要相信所謂的定點瘦身: 很多朋友常提到, 我要瘦我的小腹, 有什麼方法可以針對這個目標進行實施. 正確答案是: 沒有. 要瘦, 一定是全身性的. 你可以針對身體某個部位進行肌肉的訓練, 不過如果想要故意去瘦某個部位, 效果不會很明顯.

2.) 減肥需要節食: 錯! 節食反而會帶來反效過. 長久的節食, 或故意跳過三餐不吃, 雖然可以讓你在短期內變瘦, 不過對身體有很負面的影響. 還有當你有一天忍不住胃口時, 突然大爆發, 體重一定會持飆上升.

3.) 減肥需要請教練, 看食譜, 上健身房: 很多人都被這一點給打退堂鼓. 我的經驗是, 減肥是自己跟自己的比賽, 不需要請教練, 不需要上健身房, 也不需要專門去找一些營養的食物來吃. 重點是, 你做什麼運動, 你什麼時候吃和吃什麼.

4.) 男生不需注意身材: 很多男性朋友提到要減肥, 或者是要注意身材時, 都會被旁人譏笑說, 男生不需要減肥啦~多吃一點喔! 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我們周圍有很多人, 不到二十五, 肚子就像是一個游泳圈一樣, 似乎坐下來時, 都可以當作是另一張桌子來用. 這樣其實對身體很不好. 囤積的油脂, 不但外觀上不好看, 還會讓血液的循環放慢. 長期下來會增加身體的負擔.

5.) 女生怕會練出肌肉: 肌肉如果那麼好練的話, 妳身邊的男生每個都像Rain一樣了啦. 完全不用擔心會練出肌肉這檔事. 肌肉需要長時間的重力訓練, 在一般的減肥計劃裡, 是無法達到肌肉的產生和培養.
潑墨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赤壁》觀後感

步出電影院的時候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說的不客氣一點的話就好像付了錢看了一套長達兩個多小時的Sneak Preview。

如果上部分是爲了下半部造勢,
吸引觀衆再付錢的话,它確實了做到這一點,
但是作爲號稱中國史上投資最多的電影,
赤壁是不是應該更加雄心壯志?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赤壁的戰役上?
我是抱着看赤壁之戰的心情去電影院,
但電影的上部分連黃蓋將軍的苦肉計也還沒有説到,
只交待到曹操率領八十萬軍馬到達赤壁對岸的地方紮營爲止,
確實有點失望。

赤壁也讓我聯想到現在的北京市。
只是在外面看這個城市的話,你可能會被它的歷史建築群,在CBD金碧輝煌的高樓大廈所吸引着。但是如果仔細的看北京的話,就會很快發現很多問題 - 空氣,人民的表現,交通等等。

就好比赤壁,雖然電影中曹軍乘船渡過長江,
八卦陣的場面壯觀,打鬥的場面也很逼真;但是難免會讓我感到是用金錢特技堆砌出來的感覺,電影中的打鬥做的有點超現實,尤其是張飛,雲長的,太像遊戲《三國無雙》了。
有一些臨時的演員演出太不認真,大喊"勝利"的時候也是得過且過,
卻沒有被立斬示威(或被解雇)。

演員之間的臺詞有時候也點微妙,
有冷笑話,也有很多搞笑的對白(金城武那個時候開始搞笑的?)。
是導演想緩和緊張的氣氛?但是赤壁之戰關乎到劉孫兩軍的命運,加插太多搞笑的對白反而覺得不太合適,也破壞了電影的藝術氣氛。

整體來説我還是會看下半部,但是上半部不看也罷。
當然金城武和林志玲的fans就另當別論。

《赤壁》(上) 2.5/5
注目演員: 金城武,張豐毅

PS. 怎麽會有父母帶女兒進場看赤壁的?
任何一張廝殺的場面已可以讓小妹妹發很多噩夢。

Chilling Watch: 志玲在《赤壁》(上)沒有太多表現演技的機會,難免會給人有點花瓶的感覺。但是小喬這個角色非她莫屬。相信小喬跟周瑜的床戲一定會讓志玲的fans看得血脈沸騰。
揮毫

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炎熱的感想

今天下班時,
炎熱的氣溫讓我想到一首庾澄慶唱過的歌.

"我的熱情 
好像一把火
燃燒了整個沙漠
太陽見了我 
也會躲著我
它也會怕我這把愛情的火"

我整個人突然之間就笑出來了.

如果一個人的熱情是這麼讓別人透不過氣,
他做什麼事情都會很成功吧.

--------------------------------------------------
熱情, 左右你的態度.
態度, 決定你的成功.
潑墨

2008年7月6日 星期日

Significant Other

多謝大家的關心.
今天一整天收到了17封Facebook的留言,
一頓意外的午餐和三通電話.
我感到很幸福.

其實一直很想找機會把我跟她的事記錄下來,
不過最近太忙了, 時間幾乎都不夠用.
直到今晚, 好不容易空出時間, 來更新網誌.

我說過, 拿到CA之前, 不會有女朋友.
我不打算把這句話收回, 因為我覺得一個男人,
說的話, 就應該要做到.
不過, 就在我生日的隔天, May 23,
我遇見了她.

之後我們在短短的一個月,
交換了120多封的facebook留言,
超過150多封的手機短訊.

我發現, 我喜歡上她了.
她是一位與眾不同的女生.
很溫柔, 體貼, 善解人意.
活潑卻又不失成熟.
親切卻又不會讓我不自在.
當我耍孩子氣的時候,
她會耐心的陪著我,
忍受我的無理.

反正我沒有的她全都有! *笑*

她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人.
一位我會努力去保護的女人.
我會努力讓她每天都開心的微笑,
因為這世界上, 沒有比她的微笑, 更美麗.
我會努力讓她每天都過的幸福,
因為她的幸福, 就是我最大的滿足.
我會努力學好日語,
因為我希望能用和她一樣的角度, 去體會人生.
我會努力成為一位好男人,
因為我希望她會永遠為我而感到驕傲.

謝謝大家的祝福.
有一天, 我會介紹她給你們認識.
相信你們也會喜歡上她的.

她不是我的女朋友.
她是比女朋友還要多要多的significant other.
潑墨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臨別依依

這次期間限定的約會快要結束了。
送別的時候想起了這一年來一些零碎的片段,
只是一些很微不足道的事情,
想起來還是讓我感覺得很溫暖很感動。
雖然你我也有很多話想說,但是卻不能把所想的變成為語言,
一切盡在不言中,不說你也會明白吧。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
沒想到這樣子就過了一年了,真得快得很恐怖。
遺憾的,傷心的,不愉快的,不要抹去 -
這些也是成長的印證,是這一年的一部分,也已成爲了我的一部分。
得到的,開心的,難忘的,要好好的珍惜 -
因爲它已成爲我們擁有的集體記憶,他朝重聚的時候還會能產生共鳴,能讓我們一塊歡笑。

然而離別后我們也不是一無所有的。
儘管分隔在很遠的地方,我們還有那些記憶。
這些點滴我會一直放在心裏,
同時也期待着我們重逢的那一天的來臨。

祝君安好。
揮毫

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I Finally Realized

I finally realized that, with your best friend, you can do or not do anything, and still have a great time together.

I finally realized that, sometimes, the one who stabbed you in the back when you are down is also the one who helped you to get back up.

I finally realized that, you have the rights to be angry but it doesn’t mean that you have the rights to be cruel to others.

I finally realized that, true friendships will not diminish over time or distance. The same applies to true love.

I finally realized, when people don’t show their love to you in the way you wanted, it doesn’t mean that they don't love you with all they have.

I finally realized that you have no rights to step into someone’s life, just like how you have no rights to step on someone’s shoes.

I finally realized, maturity comes from what you’ve been through and what you’ve learned. It’s not measured by how many birthdays you celebrated.

I finally realized, you should never tell anyone that his dream is impossible. Because there is nothing more degrading to a person than having his dream being put down by you. And imagine what a tragedy it would be if he actually believed in you.

I finally realized that, no matter how good of a relationship you have with a friend, sometimes, she will still hurt you. But, you will have to learn to forgive her.

I finally realized that, sometimes, being forgiven by someone is not enough, you will also need to learn to forgive yourself.

I finally realized that, you don’t know how lucky you are until you lose the person who brings happiness to you.

I finally realized that, there are always sacrifices to be made, it is just your priority at hand that makes the differences.

I finally realized that, giving up is not an option when it comes to you and me.
潑墨

2008年6月30日 星期一

雲南

一個尋找藍天白雲的旅程,在汗水和曬傷之下結束。
臉上挂着笑容,美好山河盡收眼簾,也記錄在鏡頭下。

單單是雲南的環境,咖啡,芝士就已經讓這次旅行無憾了。
騎着自行車沿著湄公河,參觀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寺廟聖塔,吃平易美味的泰國菜,西餐,喝着啤酒風花雪月。
我們最終還是沒有時間去灕江和香格里拉,但是昆明,西雙版納,大理古城已經讓我們感受到雲南的魅力,希望有機會再去那片美麗的國度。

越來越不喜歡北京,它的空氣,環境,人,氣焰,
在這兒呆得越久就讓更想出去看一看別的風景,接觸別的文化。
北京不是全國的文化中心,中國沒有什麽所謂的中心,
每個村莊,地區,省也有自己的特色,百花齊放,這才是中國。

這一年在北京雖説不上是一次尋根之旅,
但至少讓我再認識中國的文化,
實在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和友人在旅途中有過這樣的討論。
中國可以讓一個人展示出他或她的真性情,
因爲中國某程度上實在太“自由”了。
在沒有一個公認的道德行爲指引之下,
沒有人會在乎你在做什麽,無論有多荒謬有多可笑。
有些手腳不乾淨的人到了中國以後就變本加厲,
有些滴酒不沾的人到了中國以後卻過分的飲,
每週末也喝的酩酊大醉的。
而我就重新發現藍天,清新的空氣的重要性。

有一些東西當失去的時候才發現它的珍貴。
雖很久以前已懂得這個道理,但是爲什麽到現在爲止還是不懂珍惜呢?
揮毫

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愛在轉角

如果有一天, 我離開了妳,
請不要哭泣.
那是因為我太喜歡妳了.
喜歡到我必須暫時離開妳,
去尋找妳曾經喜歡過的我.

如果有一天, 妳離開了我,
我也不會哭.
因為我相信,
我們的路會再次交叉.

太陽已經升起,
陽光透過窗戶灑在紙上,
溫暖而踏實.
心噗通跳的感覺,感覺快要碰到了.
原來, 愛就在轉角.
就像那陽光一樣,灑在紙上,
一觸即碰.

雖然妳看不懂我寫的,
不過我相信心意的力量,
一定可以跨越文字的障礙.
很透徹的, 真誠的,傳達到妳的心.

我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我期待妳的回應.
潑墨

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從今天開始, 我們一起耍任性

女人一過了25歲, 裝可愛就會被人嫌.
男人一過了25歲, 耍任性就會被人說孩子氣.

其實, 裝可愛和耍任性只是生存的一部份.
女生碰到心儀的對象, 撒撒嬌, 裝可愛,
本來就是人之常情.
雖然冷漠型的美女也有人愛,
不過可愛的女生會給人一種想親近的感覺.
從這一點看來, 裝可愛並不是一種罪.

另外一點讓我費思不解的是為什麼男生一過了某種年紀,
就不能耍任性.
為什麼要主動對人寒暄, 為什麼要識大體.
難道, 長大了, 就表示說必須要拋開原有的習慣.
其實, 當一個人不講理時,
一定是因為他心中有理.
雖然外在會解讀成他很自我或講難聽一點的, 不識抬舉
不過每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言語和肢體,
都有他自己的道理在.

所謂的任性, 不就是世人嚮往的隨心所欲的境界嗎?
人常常都活在自我矛盾當中而且
不斷追求現實和理想中的平衡.

但是我覺得, 不要再去追求所謂的平靜.
老外常說要Work Life Balance,
我覺得那是胡扯.
真的喜歡自己工作時,
根本不需要分工作和生活的時間.
這樣, 不就使人離開了永遠追逐平衡的痛苦和無奈嗎?

人要任性.
要知道, 選工作, 選伴侶,
最重要的是跟自己的感覺走.
不要想說要為你父母或是你朋友們付出什麼責任.

唯有當你任性的時候,
你才會在乎你所做的.
潑墨

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CHANGE 第六集感想

這一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深津繪裡和神林的對話:

她說就算朝倉啟太說的話這麼平凡, 卻總是能夠輕易的打進人的心裡.
他是一位天生的政治家, 而且是一位心中有詞的人.

其實, 這就是所謂的個人魅力.

有些人, 雖然他們長的並不突出, 不過在團體裡面, 他們總是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要做到這一點, 其實並不容易.
大家可以花點時間, 多多觀察身邊的朋友們.
有哪些人, 他們只要一說話, 就能帶出氣氛.
有哪些人, 只要一聲號令, 身後就頓時多了好幾位支持者.
其實這並不容易. 必須他個人本身的EQ,學問和自信都到了一定的水準, 才能夠將其魅力揮灑自如.

以下的對話是當木村被記者逼問他和秘書的關係時所回答的.

記者: "如果有機會的話, 你會想和美山理香有浪漫的關係嗎?"
朝倉啟太: "當然, 誰不會想和這麼有魅力的女人成為伴侶?"

換作是一般尋常的政治家,
不可能會用這麼灑脫的方式一筆帶過.
不過, 木村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他所扮演的角色, 是一位有話直說, 認真做自己的政治家.

如果每個人, 都可以學習卸下自己的面具,
有話直說, 有事明講, 我相信, 我們都可以像朝倉啟太一樣, 散發出自我獨特的魅力.
潑墨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期末之旅

還有幾個小時我就會出發去雲南,同行的還有一位澳洲的友人。

其實現在具體會去什麼地方,路綫也不知道,我們到了昆明后才決定,只知道大約26號回京。
我們找到了打85折的飛機票去昆明,機票包括稅也只是420塊,
比要坐十六個小時的軟臥火車票還便宜(實在有點難以置信)。
預定會去的地方是昆明,麗江,西雙版納,香格里拉,大理,一些少數民族的村庄和自然保護區。
還有可能會坐船去老撾,泰國的邊境看看。
聽說過雲南的空氣和天氣也不錯,實在受不了北京的空氣,太糟糕了。
經過上次在四川的經驗以後,發現旅行還是沒有行程的比較好。
中國想去的景點太多,時間金錢也有限;走馬看花的去了很多的地方倒不如輕鬆的去幾個重要的風景區,好好的仔細觀看,融入當地的文化。

其實一開始的期末旅行友人是打算去在山西的平遙古城 -
為中國保存得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
後來他改變了主意說想去共產黨的革命發源地湖南“朝聖”,說他雖然想再去一次平遙,但是這次離開中國前還是想到其他的省去看看。
我覺得只是去湖南沒有太大的意思,
翻開旅遊書看到河南也有很多值得看的東西(開封,洛陽,黃河,嵩山等) 所以說去湖南之前也去河南。
決定去湖南河南幾天后無奈聽到新聞說中國南方洪水為患,
河南和湖南也受到了影響。
最后我們決定去一年四季也風光秀麗的雲南。

在中國想去的地方還是有很多,
江南,敦煌,桂林,西藏,河南,平遙,數之不盡。
光看地圖可能不能感受到這個國度的廣大,只有用雙眼去看,雙腳去走,雙手去接觸不同的東西才能親身體會到四千年文化的精髓。

揮毫

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寫於湖人隊面臨2008總冠軍淘汰賽前

當我看到湖人隊 (Lakers) 從領先24分到輸掉一場總冠軍球賽,
真覺得為他們感到婉惜.
其實湖人隊的隊形已經湊近完美,
先發有Paul Gasol, Lamar Odem, 和MVP Kobe Bryant的加持.
後場有著老練的Derek Fisher來指揮,
板凳上又具有多位好手. 理當說, 應該打起球來是遊刃有餘.

四戰下來, 卻發現, 塞隊 (Boston Celtics) 卻完全封殺了湖人的戰術.
靠著三巨頭(Kevin Garnett, Paul Pierce, Ray Allen)的表現,
把那威風的湖人打的五體投地.
原本期待的Kobe第四節大爆發, 也只有在第三場中曇花一現.
不僅讓所有球迷跌破一地的眼鏡, 也讓我重新思考Kobe和Jordan的不同.
如果是喬丹來打這場球, 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球隊輸的那麼冤枉.

深度的去思考這個比較, 也會得出說Kobe的球技, 其實已達到喬丹的水平.
兩者都能夠在任何時候, 跳出來, 去掌握一場球賽的輸贏.
不過, Kobe最大的問題, 在於他的積極性和心態.
先談他的積極性. Kobe手上擁有三個冠軍戒.
對Kevin Garnett來說, 可說是一種奢望了.
Kobe喪失了他渴望冠軍的心和鬥志.
幾場球下來, 常看到他想辦法融入隊友進入湖人隊的攻勢,
卻沒看到他主動出擊, 跳出來大砍特砍.
也許有人說, 籃球注重的就是團隊的配合和默契.
不過我更相信, 在總冠軍賽分秒必爭的情況下,
你讓我, 我讓你的心態, 只會造成軍心的動搖.
在這個時候, 我寧可Kobe獨幹, 也不要他傳球.
所謂一心不能兩用,
當你決定要攻擊時,
不要再去考慮說隊友們會怎麼想,
因為大家一起打球, 拼的目標絕對不是為了想輸.

第二點要談的是Kobe心態的問題.
其實大體來說, Kobe是全聯盟目前最具有殺手特質的球員.
只要他上場, 絕對不會憐憫對手.
趕盡殺絕雖然很慘忍, 但是作為一位偉大的球員,
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Kobe應該繼續保持這種心態. 不要因為球隊的暫時領先,
而喪失了應有的鬥志.
要記住, 冠軍只有一位, 在球場上, 在人生裡,
都是一樣的. 要名流千史, 必須要打破自己對對手的迷失,
不要心軟. 畢竟, Kobe所背負的, 不只有自己的期許,
也是成千上萬支持著他的人的夢想.

Kobe應該要知道, 能在冠軍賽打球,
是很多人夢寐一生的目標.
所以, 一定要全力以赴, 絕對不要留下一絲的遺憾!

如能做到此, 我認為湖人隊絕對有希望在第七戰勝出.
潑墨
註: 本篇文章已投稿於圓球城市.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當鬧劇遇上政治

老實說,我很久沒有追看過日劇了。
感覺上已經沒有嶄新的題材(但是我還沒至於會看韓劇ww)
上兩季的GALILEO已算是不錯的劇,
但是對結尾實在太失望了,感覺只是草草了事。

所以看CHANGE的時候不只對朝倉在劇中如何改變日本的政治氣候有所期待,也想看看木村他自己能否改變日劇現在面臨的不景氣。
富士電視臺很重視這套劇,
除了特意安排播放時間比其他同季的日劇遲整整一個多月以外,
還請來了多位實力派的演員和MADONNA唱主題曲 -
雖然我個人認爲後者對收聽率應該沒有太大的刺激作用。

木村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CHANGE的故事tempo很快,
朝倉的角色設計也很有趣,他的演講,他的爆炸頭,
還有他跟美山之間的互動。
其外神林的幕後策劃,韮沢的選舉攻略,前總理的失言,可愛的醫生,
黨内各派的政治鬥爭也增加了整部劇的可觀性。
這套劇除了木村個人的魅力以外還有別的吸引的地方,
他並不是在“孤軍作戰”的。

但是個人不是很喜歡第五集的CHANGE。
首先,爲什麽要在首相官邸準備進行“日美非正式貿易談判”的時候加插一段韮沢女兒和她男朋友的鬧劇?
是編劇寫的内容不夠所以要加一段小插曲? 還是想刻意淡化劇的政治性?
不論如何,我也覺得是那場戲是這套劇到現在爲止的一個敗筆。
還有編劇一開始就把美國的貿易談判官塑造成一位寸步不讓的人。
這讓的人又怎能夠忍受日方在官邸無禮的招待?而且如果他收了總統之令要日方強行接受美方所提出地條件的話,他又怎會輕易地接受朝倉的一番“肺腑之言”而做出退讓?
尤其他在正式談判的時候也是擺出強硬態度。
更不合理的是一位日理萬機的總理怎有可能會能一字不留地說出談判條約中某一段某一小節的内容?
最後我也覺得朝倉到災區視察的決定很草率,
在日本各地隨時隨地也會出現地震和其他災害,難道每次有事件發生的時候事無大小也要趕往嗎?我太贊同神林的那句話,
“這是招攬顧客的熊貓的作用”。(雖然我覺得朝倉他沒有這個想法)

我覺得日本真正需要的政治家是朝倉和神林的混合體。
就是説要有衝勁,關心人民,但同時也要有政治智慧,懂得怎樣和別的黨派合作,能做到互惠互利。
就讓我們看看朝倉能否做得到。
揮毫

2008年6月8日 星期日

冷靜和熱情之間

每次當發現妳online的時候都有發短信想跟妳聊天的衝動,
但是同時也擔心連續幾天發的話會讓妳覺得很煩。

每次發的短信妳很久才回復的時候,
我也會告訴自己妳很忙不應該打擾妳;
但是從這些短信中得知妳的近況,妳生活中的瑣事時也會感到高興,
因爲我們之間的距離好像縮短了。

每次寄東西給妳的時候也是最精致的,最用心做的,想給妳一個驚奇;
但是也怕妳收到后會受寵若驚,覺得不好意思或難以面對我。

每次我也是會用兩倍的努力去讓她開心,關心她,理解她;
但是也擔心我的付出會讓她感到錯愕,奇怪,因爲我們只是好朋友。

在這冷靜和熱情之間,我只能徘徊着,
等待妳的答案,希望妳知道。
揮毫

兩倍的喜歡

所謂的喜歡, 不是用一百元去買一百元的東西.
而是用兩百元去買一百元的東西.

當你喜歡一個人的時候,

你會用兩倍的努力去讓她開心.

你會用兩倍的時間去關心她.

你會用兩倍的心力去理解她.

當她伸出一隻手來握住你時, 你用雙手來握緊她

當她開心的時候, 你為她的開心而感到喜悅.

當她傷心的時候, 你為她拭去眼淚.

所謂的喜歡, 一點都不複雜.

-----------------------------------------------------------------------------

如果, 你用兩倍的心來付出,
你所得到的回應, 絕對不只兩倍.
潑墨

2008年6月7日 星期六

揮別雞肋

無意間看到了以前的日記,
覺得自己真的改變了很多.
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地感情用事.
在做人處事方面, 也比較圓融恰當.

有時會迷惘, 到底改變是不是一件好事.

不過從現在這一刻開始,
我要學會不在依賴別人.
我要獨立的去思考未來和做我目前該做的事.
人要活在當下而不是一直懷念過去, 空想未來.

古時候,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雞肋嘛, 不吃可惜, 丟了也浪費.
也就是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的由來.
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都要學習長大, 獨立和割捨.

現在的我要學會割捨.
懂得自己要追求什麼,
並諸予行動.
如此, 方成大事.

從這一刻開始, 我們一起揮別人生中的雞肋.
朝著自己的目標大步邁進!
潑墨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奇蹟

人在脆弱的時候,
總會想尋找些什麼,
來填補疲憊的心靈.

相信所謂的奇蹟嗎?
不是那種偉大神奇的事情,
像是一位患了重病的人, 一夜之間就轉好.

而是那些微不足道卻常常發生在身邊的奇蹟.
譬如像是二月初剛發芽的綠草,
買可樂在投幣機裡多落下來的那一塊錢硬幣,
趕著上班的時候, 追上了公車,
還有從喜歡的人的笑容中看到未來.

那些點點滴滴, 永遠不斷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奇蹟,
卻被我們當成了理所當然的事實.

我有個小小的願望.

希望有一天,
妳會知道, 妳對我來說, 有多麼的重要.

我希望, 妳的笑容從不間斷,
不只有今天, 明天, 大後天,
而是永遠保持那開心的微笑.

如果這小小的願望能夠實現,
那對我來說,
就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奇蹟.
潑墨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紀念日

今早打開手機的時候突然發現已經是六月四號(北京時間)。
對於我們這一代移民來説,六月四號可以説是生命中的轉折點,
因爲沒有19年前發生的天安門事件的話,
我相信我們當中有很多人也不會選擇離鄉別井。

19年前的你和你的父母在做什麽?

六四發生的時候我還沒懂事,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什麽事。
現在知道的也是從影像,報紙,父母的口述而來,
雖沒有親生經歷的那種震撼,但是六四事件對我的影響還是很深的,
包括我對中央,鄧小平的看法。
今天的大學生好像沒有當年北大學生渴望改變現狀的理想,
在“愛國”的大前提下忙着反日,反法,反美,強調要“一致對外”,
卻忘了要改變自身國家的需要。
我希望在香港舉行的六四炬光晚會能繼續辦下去,
不能屈服于政治力量,
為這一段歷史作一個見證。

在這裡也希望讀者們能跟我一起為當年的死難者默哀,
我們沒有忘記歷史,沒有忘記你們。

揮毫

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

漢奸

“漢奸”這個詞無論是中國古代或現代也是在反復的出現,
歷史上有名的“漢奸”也不計其數,秦檜,吳三桂,汪精衛等等,
甚至連柏楊先生也是,因爲他寫過《丑陋的中國人》一書。
叫別人做“漢奸”的人可能不會知道這個詞背後的重量,
隨口地說罵一句;你可知道“漢奸”可是涉及到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族群意識(所謂的我們和他們)及對人格的嚴重批判,
光是想象就可以讓人壓得幾乎不能呼吸。
而我從來沒有想過會跟這個詞扯上關係。

事源是我把一位友人的私人blog不小心發了給一位日本的女生朋友,
那位女生對友人某中一篇文章中的某些用詞深感不滿,
跟友人的關係也變得不好;
當然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之前還有個別的事情然他們漸漸疏遠,
但是這次的事情就導致他們的關係全面決裂。

友人對此是全不知情的,以爲在blog裏發洩的東西不會讓她看見。
我有想過跟友人說我把他的blog“釋漏”了出去,
但是不知道怎樣開口,最後也取消了念頭。
當然事情最後也是瞞不過友人的。
女生的生日會上友人和他的女朋友也沒有受到邀請,
而生日會後友人也從一位mutual friend的口中聽到日本女生從blog得知友人對她的評價的消息,以及“釋漏”blog地址的人。

友人那晚就在他的blog上寫了一些東西,
將“把他出賣了給東洋蘿蔔頭”的我叫着為“小漢奸”。
那一刻我真的很驚訝。
沒想到一個無心之失竟然會換來一個“漢奸”的稱號,
說的人還要是一位好朋友。

那天晚我打了一封詳細的email道歉,幸好的是他最後接受了我的解釋,
事情也總算告一段落 - 遺憾的是友人和日本女生的矛盾還是存在的。

我已經不再怪友人叫我“漢奸”,也不會怪告訴友人的mutual friend。
說到底友人是有權利知道發生什麽事,
而我在這次事件中也要付大部分的責任。
但是無論他看不看到這篇文章也好,
我希望友人不要再輕易地把“漢奸”說出口(或寫下來),
因爲有些詞是可以殺人于無形的。

揮毫

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自行車

我一直認爲自行車是最公平的交通工具,
因爲它代表了中國傳統農業思想 -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趕時間的可以加快兩步,
不趕的可以悠閒自得,欣賞沿路的風光或遊人。
人們按照着自己的需要,用自己的體力一步一步的前進。

不知從那時開始出現了汽車,
電單車,甚至電動車(安裝了電動engine的自行車);
北京的道路上也變得擁擠,人,車,自行車都在同一條街上。
空氣變得越來越不好了,開自行車的人也無暇看風景。

開車的人就自以爲很了不起,
在路上放肆的對自行車按喇叭,警告他們不要擋著去路。
面對他們不可一世的氣焰,自行車沒有作出太大的反應,
只是騎到道路的一邊,繼續緩緩的去他的目的地。
雖然對這種情況看不過眼,但是一般的老百姓還是忍氣吞聲。
無奈這就是現實,幾千年不變。
因爲一般開自行車的人多是平民老百姓,而開車的則是有一點經濟能力的人,富翁,甚至是達官貴人。

但是我還是喜歡自行車,還是喜歡那種純樸的感覺,還是喜歡用自己的雙腿奔赴到想去的地方。

揮毫

王牌

在愛情裡, 不要自認為自己有了王牌就贏定了.

要知道, 人要在對的時間打出對的牌, 才能夠贏得牌局.

有沒有過想說謝謝卻說不出口?

有沒有過想說再見卻說不出口?

有沒有過想說喜歡卻說不出口?

想說的話, 不要悶在心裡. 不說出來的話, 沒人會懂.

沒人打牌的牌局是沒有意義的.

就如同, 沒有交流的愛情, 不算愛情.
潑墨

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

我答應, 我會用人民的眼光, 去面對問題

昨天晚上, 看了木村拓哉 "改變" 的第三集. 感觸良多.
感覺很多戲裡面的環境, 跟台灣的政治, 沒有兩樣.
台灣經濟的淪陷和劇裡日本低迷的景氣相對應著.

木村的演出依然精湛. 舉手投足中, 都讓人有著朝倉啟太的羞澀和不完美.
不過就因為他清新的形象, 反而讓他在戲裡面成為日本最年輕的首相.
當然, 我最佩服的是木村在第三集裡面對著人民精神喊話.

他說, 他一直都認為當首相的人, 是很偉大的.
但他發現, 其實, 並不是這樣.
首相只是一位對著人民許下承諾,
要用平民的角度去看問題, 並用和平民一樣的腳步,
趕到事發現場去救助.
他承諾, 他會用和平民一樣的雙手, 勤奮的去工作.
去了解人民的需求.

因為一位不懂民生的首相, 不配當首相.

同樣的心態, 如果運用到公司上,
高高在上的合夥人, 如果能用到同理心,
和屬下站在同一線上,
那麼這家公司的業績一定會蒸蒸日上, 士氣也會高昂.

希望大家繼續收看"Change".
因為, 從中學到的東西,
真的很多很多! 而且木村拓哉依然帥到不行!
潑墨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在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 結局會怎樣?

最近身邊出現了很多心儀的對象.
不過要解釋, 我不花心. 只是很喜歡去評鑑別人.

這個週末去了另一家會計事務所的一個宴會.
同桌的, 除了我妹以外, 沒有一個我認識.
還好身邊的一位日本人也帶了她妹妹去. 而她妹剛好就坐在我旁邊.

所以我們兩個"外行人"就自顧自的聊起來了.
說真的, 很久沒有心動的感覺了.
也可能是因為被她標準的國語給打動.
第一次碰到一位日本女生會講這麼好聽的國語.
一下子就符合了我的三個條件 (長髮, 會講國語, 很乖)
反正我就整個傻住. 還好燈光很暗,
不然剛坐在她旁邊的時候,
一下就會被她看出來我在臉紅.

我們聊了很多, 當然我也從剛開始的害羞,
漸漸的變得放得開. 也許該歸功於酒精的作用吧.

我想還是先從朋友做起好了.
目前談感情對我來說是一種奢侈.
在未來都還沒有一定的定數之前,
真的不想要踏了愛情的城堡裡.
答應了自己, 一定要考上會計師之後,
才準許自己談戀愛.

結局會怎樣? 我們走著瞧.

為了幸福, 一定要加倍努力的在短期間考上執照.

潑墨

2008年5月24日 星期六

逝去

昨天在房間收拾東西的時候,看到了自己以前寫的書信,
細讀之下覺得肉麻的要命,實在看不下去,不敢想象是我寫過的東西。
那個時候覺得很有“感情”的字,
今天已變成了尷尬的證據,因爲已沒有感覺了。
不知道爲什麽那個時候對她有那種感覺,現在回頭看也覺得自己很傻。
還是蠻可怕的,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多麽脆弱的,
可以一下子轉淡一下子消失。
從前一起過的那些日子,那些開心的片段好像沒有發生過,
我倆已變成素未謀面一樣,在街上見到了會禮貌的說一聲hi,
寒暄幾句就無言分開了,各走各的路。

那一刻我有衝動想把這些信扔掉,但想了想還是把它留下,
怎樣說也算是記憶的一部分。
縱然它是我不想再記起的回憶。

揮毫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寫意

常常聽到在歐洲最寫意的事情就是去各國有特色的cafe和藝術館。

兩個星期前忽發奇想,
決定要在剩下的兩個月當中遊覽所有在北京的特色咖啡廳和藝術館。
其實現在北京的藝術社區很逢勃,近年更在歐洲的藝術圈子異軍突起,
有不少的中國藝術家開辦個人或集體的藝術展。
北京的藝術館,畫廊以展示現代藝術(competorary art)居多,
但也有不少的會展出其他國家的作品,尤其日本的modern art。
關於毛澤東的藝術作品也已經擺脫了文革時期的純英雄的形象,
有些作品更將毛主席和花花公子雜誌,裸女juxtaposed在一起,
是個蠻大膽的嘗試。
可能因爲言論自由受到了限制,
很多對現狀有不滿的人選擇了用藝術這種比較含蓄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想法,以致現在的中國藝術圈有"百家爭鳴"的景象。

北京的cafe也不錯。因爲近年越來越多外國人在北京定居,
開了不少有各地風格的咖啡廳,法國,德國,意大利,
咖啡,甜點的味道聽説是也蠻地道的,因爲最要的對象是外國人。

北京大部分的畫廊,藝術館,博物館也好像沒有禁止遊客拍照,
只是我會覺得不好意思,要偷偷的去拍。

揮毫

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

CHANGE 改變

登了十三篇後,
第一次採用英文當做標題.
這是一個小改變,
理由是要為木村拓哉新的日劇 - "Change"做宣傳!

"Change", 中譯, "改變", 是木村拓哉曠違三年之久,
為富士電視台所拍的月九日劇.
所謂的月九就是禮拜一的晚上九點鐘.
也就是日本電視台的黃金時段.
把木村拓哉放在月九, 看的出來電視台對他的重視.

前兩天才把第一集看完.
從一開始, 整部日劇的感覺就是聲勢浩大.
動用到多位名演員, 如深津繪里和阿部寬.
開頭也採用了電影拍攝的方法,
壯觀且全程緊湊.

木村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位小學老師, 因某種原因(暫時省略, 讓還沒看的讀者去發覺),
出來競選市議員, 最後甚至被選為日本首相.
真的是一部很有看頭的日劇, 題材也非常的吸引人.
雖然以政治為話題對收視率會造成負面影響,
不過看完第一集後, 真的覺得木村為這個題材加了不少分.

改變. 人人都需要改變.
這樣才不會被淘汰.

就讓我們來看看, 木村如何從改變自己到改變一個國家.
潑墨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窗戶外

如果眼睛是一道窗,

我希望我永遠站在妳的窗戶外.

潑墨

感動

沒想到看新聞報道會讓我流眼淚。

我盯着電腦的熒光幕,看到溫家寳總理在汶川探望傷者的片段的時候,
有股强烈的感覺湧到我的心中,不知不覺地流下了兩滴淚水。
溫總理位高權重,沒有必要冒險親自到還受餘震威脅的汶川指揮救災。
但是他卻走到震災的最前綫,
在一所學校的廢墟中聲嘶力竭地叫還被困的小學生要支持下去,
在孤兒院慰問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兒童,流下眼淚,
到別的災區時因爲山路不通徒步走了幾公里還在途中摔倒了...
這一切我看到以後都十分感動。

可能你會覺得是在做show,但是這也是一種實際關心人民的舉動,
比只是在中南海發個電報慰問災民來的真切,誠懇。
在北京及全國有很多機構呼籲市民捐錢,捐血和物資。
在這個極度功利,人人在為自己謀利益的現代中國,
人們沒有被金錢欲望吞噬了一切的良知;
人間還是有愛,有希望。

前一陣子,隨著柏楊先生的離去,
我們在時文選讀課讀了《丑陋的中國人》中的一些文章。
其中有一段是很深刻的: “中國人在單獨一個位置上,譬如在研究室里,在考場上,在不需要有人際關係的情况下,他可以有了不起的發展。但是三個中國人加在一起──三條龍加在一起,就成了一條豬、一條蟲,甚至條蟲都不如。因爲中國人最拿手的是内斗。”

所以看到臺灣,香港,以至全球的華人
都十分關心汶川的災情,也讓我十分感動。
爲什麽中國人不能一直團結?
要到有重要事情發生的時候才能凝聚力量?
這是何等悲哀的事實。

臺灣作家龍英台說過當你為一個國家做出的行爲感到羞恥時,
那就是你真正屬於的國家。
但這次地震讓我反而覺得當你會為一個國家的災難感到切身的哀痛時,
那就是你真正屬於的國家。

有生以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家的定義不再只局限在香港。(諷刺的是難道我的“愛國心”也只是在由災難發生的時候才激發出來?)

PS. 珍惜你眼前的所有吧!
如果地震早兩個星期發生的話,我恐怕也會在廢墟中。
祝君安好。

揮毫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被動

在某一個程度上, 我是被動的.

如果, 我們之間相隔一百步的距離,

只要妳朝著我踏出第一步,

我會朝著妳的方向, 走完剩下的九十九步.

在某一個程度上, 我是被動的.

只有在妳注視我的時候, 我才會有所發揮.

也只有在妳目不轉睛看著我時, 我才會變的更強大.

在某一個程度上, 我是被動的.

只有當妳存在的時候, 我才發現愛.
潑墨

夏天來了

等公車的時候, 突然發現身上穿著的外套是多餘的.
太陽, 不再照射著虛偽的陽光.
微風伴隨著夏天的來臨, 愉快的揮舞著它的衣袖.

夏天靜悄悄的到來.
我沒有暑假.
只能在辦公室眼睜睜的看著外面的好天氣.
夏天, 真是個充滿誘惑的季節.
陽光盡情的對著我微笑.
突然覺得這個季節很搧情.
勾引著我, 讓我想要從冷氣房裡逃出來, 擁入她的擁抱.

有時候, 還是不要跟季節作對比較好.

因為吃虧的總是自己.
潑墨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四川驚險之旅

四川的風浪果然來很急。

出發前所擔心的成都治安倒沒有什麽特別太大的問題,
總算是一個好的驚奇。
我們買的火車票是硬臥上鋪,縱使"坐"得很辛苦,
但至少不用擔心給有心人順手牽羊。
雖然如此因爲我們坐的畢竟是長途得火車,我自己沒有帶太多的現金,
也勸她要小心管理自己的隨身物品。

在火車上呆三十多個小時實在太辛苦了。
不是不可以自由走動,
但是當你走來走去也是在一條長長的走廊上,
一邊要左閃右避坐在走廊旁的座位上的人,
另外一邊要經過在車箱末吸煙的人群,
還要忍受那些三姑六婆看到外國人後一定要問的無聊問題的時候,
我想你也會跟我們一樣,寧可選擇睡覺,聼音樂和看書。
每當momo告訴他們她是日本人的時候,我總覺得他們的眼神,
身體語言有點不一樣,不太自然,好像觸動了他們敏感的神經綫。
...是我太敏感了?

終于熬過了三十個小時後,
我們急不期待的下車,
離開那讓人透不過氣的空間。
成都的天氣也不見得比北京的好多,
天空還也灰蒙蒙的,看不見一婁藍色。
在中國的大城市裏是個正常的景象吧,
好像空氣的質數已跟經濟發展掛鉤了。

一番轉折後我們才到達下榻的青年旅館,
立刻放下了所有的行李,
去了一家家常菜的餐館吃飯。
就在那一天晚上,當她收拾東西的時候發現她的銀行卡不見了。
找了行李好幾次也找不到,開始有點着急。
她說有可能還在房間裏或是在火車上掉了。
我安慰她說“就算卡給別人拾到了,沒有密碼也是拿不到錢的,
不用太擔心,好好享受這次旅行吧。”

確實想不到這樣會讓我們陷入了財經危機。

出發時我帶了在北京中國銀行戶口的提款卡和VISA信用卡,
原來以爲已經綽綽有餘所以沒有帶匯豐銀行的提款卡,
但是因爲她不見了卡,所以我要先幫她付了九寨溝的團費。
付了兩天的房費,成都景點的門票,吃飯後,
戶口的錢已經所剩無幾了 - 我們身上總共只有三百多塊錢。
最生氣的是很多地方也不接受信用卡,借用我朋友的一句,
難道成龍的VISA奧運廣告只是光宣傳,沒有實際的配套?

在九寨溝的路途上我打了電話給爸爸請他轉兩千塊給我們“周轉”。
幸好旅行團的所有開支已經包括在團費裏,
而我們也沒有買紀念品或到夜市消費,
回到成都后錢也受到了,總算放心下來。

我們先按照計劃去買到峨眉山的車票,然後寄存好行李,
準備買從重慶到北京的飛機票。
經歷過那三十多個小時以後,
我們也不想再被困在那狹小的車廂裏,覺得多付一點錢也是值得的。
無奈去了幾家買飛機票的地方也是只可以用現金交易,不受理信用卡。
這時候我們也有點着急,怎麽連售賣飛機票的地方(金額比較大〕也不可以用信用卡?
幾經辛苦我們終于找到一家可以用“信用卡”的店,
連忙辦理機票,以爲可以放下心頭的大石。
殊不知,當付錢的時候,那位小姐說他們只接受國内銀聯發的信用卡...

我們只好作出其中一個選擇:
1) 把機票退回,繼續剩餘的行程,然後在重慶坐火車回去。
2) 把機票換掉,明天(5/2)就坐飛機從成都回到北京。

從九寨溝,黃龍回到成都時我們都已筋疲力盡了。
而且她在黃龍也有點高原反應,雖已好轉了,
但接下來的計劃還是蠻辛苦的,堅持要繼續的話恐怕她會受不住。
不能在峨眉山看日出和看重慶有名的夜景實在可惜,
但是以我們那時的經濟狀況和考慮到她的身體情況也無可奈何。

最終我們決定腰斬剩下的行程,將爸爸錢差不多全都用在飛機票上,
我倆身上又只剩下了三百多塊錢。
付了賓館的一晚房費和押金后,剩下十多塊。
從沒想過在成都會身無分文,成爲了無資產階級的一分子。

柳暗花明又一村。
訂飛機票時那人說航空公司有免費的機場接送服務,
而我們在巴士站的售票處外成功把車票以比原價平易點的價錢賣掉,
口袋裏總算有點錢。

晚上的時候我們去了一家可以用VISA付費的高級餐廳用膳,
最後也沒有嘗嘗四川重慶的火鍋。
由於旅行社不愉快的經驗, 在餐廳的時候我是先出示了我的信用卡,
再指着卡上VISA的標簽去問女侍應的。
她說可以后,再跟經理確定一下。

餐廳的食物不錯,氣氛也挺好,她卻還沒吃主菜的時候就說她吃飽了。
她跟我說她以爲我們晚上會在麥當勞吃,
所以當我把我們的行李從車站的寄存處搬到賓館時,
她在街上吃了兩支菠蘿塊串。有點不理解爲什麽她還點了一個full course的晚餐...

是因爲街邊菠蘿的關係或是她連日以來疲勞過道,我個人覺得是菠蘿,
她那天晚上病倒了,一直吐和拉肚子。
早上五點半要起床的時候(七點二十分飛機),她身體真得很虛弱,
在機場是要依靠着手推車的扶手才能走路。
奇怪的是她這個樣子他們還讓她上機。
幸好飛機只有七成滿,我們的後面也沒有人,
她可以一直放下椅背,躺着休息。

這樣也結束了我們八天的四川旅行。
揮毫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你的打氣歌是什麽?

最近不知爲何時常感到孤獨,沮喪,
被一種説不清的感覺困擾着,揮之不去。
當被這種感覺困擾時我都會打開手機的音樂播放機,
從歌曲目中選出幾首歌,然後把耳機戴上,閉着眼睛,去感受。

雖不是什麽靈丹妙藥,但卻可以讓我找回心中的那片寧靜,
把思路平復下來,感覺重新充滿能量,好讓我能繼續向前邁進。

我的selection:
王力宏 - 在梅邊
王力宏 - 哥兒們
王力宏 - 愛無所不在
王力宏 - 此刻你心裏想起誰
MC Hotdog - 母老虎
方大同 - 南音
Beethoven - Overture 'Leonore III' Op.72a

揮毫

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

稱心

有人說, 衣服要穿在身上才知道合不合身.

我說, 人要放在心上才知道稱不稱心.

潑墨

生命誠可貴

有很多要談. 因為最近發生了很多事.
所以分成兩篇來談.

工作排山倒海的來, 接著下班之後都是有的沒有的應酬.
終於在禮拜五, 健康徹底崩潰. 從餐廳走到公寓的路上,
全身都在發抖. 一開始以為說只是天氣冷,
所以發抖是正常的. 結果, 到家後, 才發現原來自己發燒了.

更慘的是, 手不停的在發抖, 連打開藥瓶的力氣都沒有.
當時因為要回Richmond的家, 所以很努力的從上班的衣服換成了牛仔褲.
感覺視線都快要模糊了.

好不容易轉開蓋子, 倒出了藥,
喝了水, 把藥吞下去, 就急急忙忙的出門等公車.
那是個寒冷的夜晚. 公車站的隔壁是間酒吧.
門外站著都是些穿著短裙的妹妹.
看著她們排著隊有說有笑著, 我反而感到更冷了.

我沒心情看美女. 因為整個人就快要掛掉.
那種感覺有點恐怖, 感覺自己離死就差那麼一點了.
搭上了公車, 也睡不著. 身體不由自主的一直顫抖,
應該是發冷吧. 只記得旁邊的人問了我一下"你還好嗎?"
但是我沒有答她的話, 因為連聲音都發不出來了.
就燒啊燒, 燒到了我們家那站.
直到躺在自己的床上時, 才有了點意識.
也不知道是什麼在撐著我, 讓我沒有在馬路中間昏倒.
第一次離死亡那麼近, 也感覺到生命和力量從我的手裡流失.

所以說, 生命誠可貴啊. 以前覺得只要靠意志力就可以戰勝一切,
現在也要好好養生了!
潑墨

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四川旅行

這幾天也爲了五一旅行的事情奔波勞碌。
最初的計劃是我和兩位好友一起去江南一帶。
李白曾經說過“煙花三月下揚州”,
詩仙推崇的旅遊勝地又怎麽可以錯過,
心想在春天時杭州蘇州的景色應該是一絕的。
但是其中一位好友後來推説錢不夠所以選擇和別的人去一趟内蒙古。
剩下我和另外一個男生。

兩個男生去江南未免有點奇怪。

另一邊聽説一位女性朋友打算去四川,她正在找有興趣一起去的人。
於是我們就約定了一起去。
心想這個時候去九寨溝,黃龍自然保護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沒想到之前説好了會去四川的那個男生在星期一的時候突然說不去。
而那位女生的另外一位朋友也有事所以不能去。
只剩下我和那位女生。

但是她好像不太介意只有我們兩個,所以我也放心了。
這次旅行的事情說了好幾個星期,因爲之前發生的變數實在太多了,
說好的計劃最後也只是紙上談兵,誰知道下一分鐘會不會又有改變。
所以在星期二,當手握着火車票的時候才對這次旅行有份實在的感覺。

隨之擔心的是跟一位女生去旅行的事情。
難免有點擔心當地的治安,尤其是因爲同行的是女生。我要保護她,
卻又想讓她在這次旅行玩得盡興,留下一個我和她共同擁有的美好回憶。
縱使出發前我感到有些壓力,我還是很期待我跟她獨處的這十天。

讓我和她一起面對那許許多多的小浪和大浪的衝襲。

計劃中的行程:
4/25 北京西站 11:25 -
4/26 成都 18:05 (全程30小时20分)
4/27 成都“自由行” 青羊宮/熊貓生態公園/武侯祀
4/28 - 5/1 九寨溝,黃龍自然保護區4天旅行團
5/1 成都 - 峨眉山
5/2 峨眉山 報國寺,伏虎寺,金頂寺等等 峨眉山 - 樂山
5/3 樂山 大佛 樂山 - 重慶; 重慶 纜車/琵琶山頂公園/river cruise
5/4 重慶“自由行”; 重慶 20:31 -
5/5 北京西站 05:30

揮毫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當大浪來的時候, 你會怎麼做?

中學的時候, 常和學校去衝浪.
看著蔚藍的海, 總覺得心情無比的舒暢.
那個時候的陽光是那麼的耀眼.
使得我難以張開我的眼睛.

有很多的因素左右著衝浪者的成功與失敗.
包括衝浪者的體能, 平衡感, 以及他對自己的信心.
體能和平衡感是可以被硬性訓練出來的.
他們就像是學習用筷子夾東西一樣, 多做了, 自然就會了.

信心這個東西, 反而有點捉摸不透.
它有時來, 有時去. 當自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出疑問時,
信心就像是當冰山碰上全球暖化一樣, 瞬間融化.

許多衝浪者最大的願望, 就是能碰上所謂的大浪.
在大浪前玩衝浪是最刺激也是最好玩的一件事.
然後, 真正當大浪出現時, 敢去面對的, 卻乏無幾人.
畢竟, 要去面對自己無法預知的挑戰, 很多人都會選擇逃避.

人生中有著許許多多的小浪和大浪.
它們不停的向著我們衝襲而來.
我們就像是站在自己的衝浪板上,
選擇要面對還是逃避.

其實, 有時候閉上眼, 往前踏出一步.
勇敢的去面對自己的無知和外在的挑戰,
說不定會有出乎意料的好結果.

所以, 請不要在大浪前選擇逃避.

以勤奮的態度去面對考試.
以積極的心態去爭取工作.
以真誠的自我去待人處事.
以熱情的語言去向傾心的人表白.
以快樂的自己去面對每一天.

千萬不要猶豫.
畢竟, 大浪不是那麼常出現的.

潑墨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沒有心跳的戀愛

每個男生身邊都會有著這樣的女生存在.
說她漂亮, 也不漂亮. 說可愛, 卻也少了那麼一點女人味.
個性溫柔體貼, 但做男女朋友, 卻又缺乏了點新鮮感.

每個女生旁邊也多多少少會有這樣的男生.
他看起來很普通, 不帥但也醜不到哪裡去.
煩惱的時候, 打電話給他, 他第一時間就趕道現場, 為她解憂.
看電影的時候邀不到人, 隨口問問, 他馬上說好.
跟他相處的時候很輕鬆, 很愉快, 不用裝淑女, 只要扮演好自己就好了.
但說也奇怪, 一談到感情的時候, 他絕對不會被列入考慮.
因為跟他太要好了, 感覺做情侶的話就像是在跟另外一個自己談戀愛.

所以, 他跟她選擇跳過了那位跟他/她最好的朋友.
他和一位高挑美麗的女生談了戀愛, 而她選擇了一位高大英挺的男朋友
然而, 事情並不是像公主與王子在童話故事書的結局一樣.
他勉強了自己. 因為個性上的不同, 每次約會時, 都話不投機.
她只顧著談她的, 從來不去問問他的事.

而她, 也好不到哪裡去. 因為和男朋友約會的時候,
不能在像以前跟那位好朋友出去一樣自在.
她變得不敢開懷大笑, 因為怕笑開了露齒不好看.
她聽朋友說, 因為男朋友長的那麼帥, 反而更容易離開她, 投向另一個女人的懷抱.
漸漸地, 她出門一定要化妝, 因為沒有信心和他在路上走在一起.
深怕一不注意, 他就會從她身旁溜走.

一年過去了. 他/她失戀了.
失戀的那個晚上, 她打給了那位在她心中最最最安全和普通的朋友.
他已經睡了. 電話吵醒了他. 聽到她哭泣的聲音,
他跟她說 "我們聊吧, 我沒那麼早睡."
他熬夜著聽她訴苦.
她永遠都不會知道.
從來上班不遲到的他, 隔天卻因為熬夜講電話的關係,
睡過頭, 被上司臭罵了一頓.

而他則打給了那位溫柔體貼但就是不夠好的女生.
他向她抱怨著說他曾經對那位女朋友有多麼好,
就算她說的話題有多麼無聊, 他都全神貫注的仔細聽她說完.
最後卻因為一點芝麻小事, 而被她甩了.

說也奇怪, 和他們的"好朋友"聊完了之後, 她和他的心情反而變得更平靜了.

他和她, 有可能永遠都不會察覺到就是因為有著身旁這些最普通的異性朋友,
他們心裡的傷口才能夠這麼快的復原.

有時候, 做人真的要知足. 而且要多多珍惜身邊的朋友.

因為, 談場沒有心跳的戀愛, 也不壞.

潑墨

*寫給一位我身邊最普通的朋友. 因為她讓我了解到我有多麼的幸福.

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

序 - 從會計, 木村拓哉到紀曉嵐談起

我和另一位筆者的認識, 至今已快接近四年了.
從大學一年級起, 因為同時一起上初級會計課接而變成好朋友.
還記得剛考完期末考, 和他還有我們的老師一起去吃午餐慶祝.
這樣的景象仿佛像昨天剛發生一樣, 歷歷在目.

隨著時間過去, 我和筆者也成為好朋友.
當然, 如上一篇提到, 我們的個性可為南轅北轍.
能成為好友, 我也深感訝異. 當然, 此訝異當為驚喜.

個性的差異以及背景的不同, 讓我對這次的網誌,
充滿極大的信心. 讀者們可以發現和體會我們不同的觀點.
當然, 我們更希望能帶給讀者們一些新的啟發和感觸.

木村拓哉是我的偶像, 也是另一位筆者所矚目的演員.
他演的日劇都很正面, 所表達的訊息也很積極.
我們希望這個網誌, 能帶給讀者清新正面的感覺.
有時候, 我們也會遇到挫折, 當然有些文章或許會比較灰.
不過, 我深深相信, 每個烏雲後面一定都躲著一個燦爛的太陽.
我希望讀者們能伴隨著我們一起撥開烏雲, 用熱情去迎接太陽和生命.

網誌的英文名叫zettai-kantan. 也就是日語的"絕對簡單".
我們提倡的就是在簡單中尋找幸福和自我實現.
我們的文章都用很白話的中文來表達,
也希望我們所傳達的訊息,
能很透徹的, 無障礙的, 傳透到讀者的心.

網誌名稱 "閱微草堂" 的由來, 是來自紀曉嵐為他的書房所取的稱號.
現在的人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辦公室裡度過.
有時候, 換換空間, 來到一個草堂, 泡壺茶, 讀讀文章,
讓自己轉換心情, 重新出發.
如果我們的文章能夠為讀者們帶來這樣的感受的話,
我們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我們視各位讀者為自己的好友, 當然好友們的指教和觀點自然也是歡迎的.

潑墨

開場白

真的沒有想到會跟你一起寫blog。
我也是你的xanga的讀者,欣賞你寫的文章,文筆;
現在要跟大師同台,實在有點班門弄斧的感覺。

回想起來你和我是蠻不一樣的人,
你外向我卻内向;
你很主動我比較被動;
你相識滿天下我卻有點固步自封。

正因爲我們的這些不一樣,
我很高興我們能一直保持着友誼,能做交心的朋友。
相識是一種緣分,成爲好朋友不容易,
能在大學中找到知己更是難能可貴。

我視另一位筆者為我在大學時期的好友,
縱使我們已經認識將近四年了,
但是我希望能借這次機會讓我們能向對方再一次介紹自己,
好讓我們可以進一步互相了解大家的想法,見解等等。

鄙人自認文筆沒有另一位筆者的好, 如若文章中有錯誤的地方, 還望諸位讀者見諒。

揮毫